Wednesday 15 August 2007

别动不动就倾吐你的人生机密

你注重你的隐私吗?博客Blog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突然间,隐私失去了它的隐私权,大家争相把自己最隐秘的一角,活生生地展现人前。你喜欢窥探他人隐私吗?还是你根本不欢迎别人把自家秘密硬往你耳目里塞?黄和栋发现,原来这个八卦挂帅的社会里,有人正高喊:别再告诉我你的隐私了!

从戴妃因躲避狗仔队遇车祸丧命,周杰伦向狗仔队比中指被拍引发偶像误导青少年舆论,以及众多名人明星对狗仔队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大力谴责以来,“侵犯隐私”成了过街老鼠、社会和睦生存大忌。
曾几何时,偏偏就有人反其道而行,以暴露自己隐私,来满足社会大众爱偷窥的变态心理,博取自身名、利,甚乎心理上的满足感。在万绿丛中一点红效应下,暴露隐私自然很快让众人趋之若鹜,也在创意受创,什么都讲求“效率”的社会形态下,造成一窝蜂的跟风现象。

暴露隐私成风尚
-艺人实况节目
实况电视节目崛起,如Paris HIlton与Nicole Richie担纲的《The Simple Life》,制作人让两名千金大小姐远离高级物质生活,回归农庄,结果收视率节节上升,让Paris Hilton爆红。说穿了,其实也就是制作人很聪明地捉住观众爱偷窥名人(尤其是出丑)的心理。
-博客
这个已经用不着多花笔墨赘述。相对于古早时代写日记,还要偷偷摸摸半夜写,写完还要确保藏在一个不被人家/家人发现的地方。偷看日记,以道德准绳来评定,几乎等于十恶不赦,罪该万死,绝对会让人唾弃三辈子。现在时代真是变了,完全颠覆了以往的看法,不只大方让人看日记,还放上网,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黑人白人熟人陌生人,只要上得了网,知道你blog的URL,就随时可以光明正大阅读你的日记,还可以随时效法金圣叹批阅的习惯,加入自己的意见,与作者交流一番。
科技日新月异,纯文字的博客满足不了重视视觉效果的都市人,于是写作者纷纷“走出房间”,将各种各样的生活照也上载供大家一览。“自拍”也因此蔚然成风,不管色不色情。
-直接向朋友透露隐私
不晓得你有没有遇过这样的情况:刚认识不久的朋友(实际上应该还不算是朋友),才说不到几句话,她就迫不及待把她的隐私,包括她试过一夜情、跟前男友的妹妹接吻、为了升职刻意以肉体逢迎上司、男朋友的话儿上有一颗痣等等,一股脑儿全抖出来。害你根本不知道应该受宠若惊,还是应该......受宠若惊。比起实况节目和博客,这是最具杀伤力的分享隐私法,让你无所遁形、无所抗拒、来不及反应下,乖乖接受隐私洗脑。

过度分享者心理状况
喜欢暴露自己隐私的人,我们姑且称之为“过度分享者”(oversharrers)。根据心理调查显示,女人比男人更倾向于透露自己的心事。专家也经常提议,多沟通,说出心头结,有助于解压,能够让身心更健康。问题是,你这边厢急于解压,却没有征询我的同意,就把你的心事强灌进我的脑里,那不是把你的压力转嫁我的身上,把你的快乐建筑在我的痛苦上?
究竟过度分享者为何会喜欢过度分享(当然,对她来说,她丝毫不觉得那是过度)?
-友情前带
所谓的fastforward friendship,有人以为分享了心事,才算是真正的知心朋友。问题是,友情并不是工厂的产物,由不得你一个人说制造就制造,强加催化未成熟的友情,只会制造反效果。
-享受成焦点
典型attention seeker作为。不是自大,就是自卑,两者都渴望别人的肯定与注视,来确定自己的人生存在价值。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况下,没人可以说什么。
-暴露狂心态
主要针对自拍者。犹如变态色情狂,这些是比较收敛的暴露狂,他们甚至不介意有人把他们上载的照片photoshop之后,移花接木。当然,有时还是会假假痛斥擅自将他们改头换面的人没有道德,侵犯他们在网上的隐私权。
-无法分辨隐私度
就是“公私不分”,不懂得适可而止。永远记得: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鬼都不是,最好别说话。
-无法守秘密
这个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有人天生瓶子嘴--守口如瓶;有人则生成嘴巴漏风,什么风声都会走漏。守不住秘密的人,不只守不住别人的秘密,当别人的秘密他走漏完了,就会继续把自己的秘密无条件泄漏。

抗议暴露隐私之声
“说得太多,做得太多,腻了厌了够了,是时候喊停了。我什么时候说我想知道你的隐私?可不可以不要强迫别人欣赏你的隐私?我完全不介意多了解你一点,但那一点的多寡,似乎应该由我决定,而不是你。
“我不介意知道你有几个兄弟姐妹;最喜欢吃的是刺身加多多芥末;最讨厌搭德士时遇到无礼的司机;会在闲暇的时候练习瑜伽。但是我并不想知道你男朋友是早泄王、你作晚梦到床上三人行;你的月事什么时候开始;你在练瑜伽时不小心尿湿了裤子。
“等有一天真的隐私泛滥、隐私无价时,个人空间是不是可以当作商品高价出售?你暴露你的隐私,我却希望可以保有不知道你隐私的隐私,请你尊重,我这点隐私权。
“如果你真的无法将你的隐私困锁在你脑中那个叫‘机密档案’的角落里,那原始日记还会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并请记得,买个大一点的锁,锁住那本日记。”--对隐私过度透明敏感的人
黄和栋
于《女友》February 2006 - Special Feature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