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0 November 2007

特约文字人百态

做杂志,除了全职编辑和记者“贡献稿件”外,经常都需要兼职文字人帮忙提供精彩文章稿件。这一类人,我们称为“特约”,意思是“特别邀约的文字人”,也有人称为“自由撰稿人”,即英文“freelance writer”直译。特约形色还真不少,在这一行久了,见过很多,不妨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不说文采、思想和默契问题,单从态度来说,最好的特约,就是准时交稿;之后若需要改动,也会二话不说再按照新约时限准时把稿子改好交来的一群。
那比较没有这么好的特约呢?套句本地人爱用的熟语,那是“pattern多过badminton”。
有一种不喜欢编辑改动他的文字,哪怕是一两个字,甚至标点符号,也会打电话来投诉,声言改动之后就不是他的作品、编辑不尊重原创精神云云。这类特约一般对自己文字很有信心,实际上也确实有点实力,所以问题还不大。
有一种是“学问”有问题,却喜欢在文章中引经据典,不过却引错经据错典;还有一些英文半桶水的却想赶时髦,在文章中加入英文语句,结果错误百出,害到编辑改得好累。
有一种是喜欢“独立制作”,明明编辑给了明确方向和角度,甚至大纲,偏偏交稿时看到一篇完全创新的文章。当然特约如果在搜寻资料时有新发现,想在原来方向上做更动是绝对可以的,不过事先跟编辑讨论一下,应该是比较正确的做法,编辑要求特定方向总有他的原因。
有一种是假公济私,趁着代表媒体的便利,去向商家要求好处。例如:走进一间高档spa,对负责人说:“你让我做spa,我帮你报道。”再如:向杂志编辑说:“我会去马尔代夫,你要不要当地旅游稿?”编辑ok之后,他转去问旅行社:“我会在XX杂志写马尔代夫旅游稿,你要不要赞助我去?会在稿子里提到你的公司。”
我自己认为最可怕的有两种,一种是接了任务,却交不出稿,不只没有交待,还在“死期”的时候玩失踪,电话不听、简讯电邮不回,犹如人间蒸发。等事过境迁,若干年月之后,却可以厚着脸皮再来毛遂自荐。另一种则是一稿两投,很多年前我从事的另一本杂志曾经向一个香港著名影评人邀稿。那人一口答应,稿子寄来,却是他已刊登在香港某杂志的文章,竟然还直接就从该杂志上影印了传真过来,职业道德半点不存。
这些年发现另一个我自己不太喜欢的现象,就是许多新晋特约,喜欢在工作没接之前就一个劲儿地频频询问稿费。有很多还是从来没接触过,甚至是生平第一次兼职为杂志写稿的。当然买东西问价钱天经地义,但很抱歉,这不是在买东西。我邀约名人帮我写稿,诸如陈耀福、林少芬、蔡深江、吴庆康、林安娜、杨君伟等等,从不问稿费多少。说得难听一点,如果你没名气,也没经验,是不是应该谦卑一点,别这么市侩?
有名气而狮子大开口的我也遇过,十年前我的编辑向香港著名专论作家蔡先生邀稿时,得到的答复是“一个字港币十元”,不知道那是不是另类拒绝的方式,我们当然不可能为了每个“的、了、吗、呢”都付港币十元。还有一个本地作家每过一段时日,就会来要求加稿费。加到后来稿费已经是所有特约之冠,竟然还说每个月呕心沥血之后只获得花生一样的酬劳。当然,你有名气,就可以有要求,但也希望体谅中文杂志在本地的窘境。我们没办法付你天价,但也不至于亏待你。
不晓得英文媒体有没有类似的特约问题,却想说,本地中文文字市场已经这么不景气(相较于英文文字市场,这是事实),中文已经这么不受重视(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也是事实),希望中文文字人心态有所调整,中文媒体与出版业可以更加蓬勃。
黄和栋
于《我报》November 2007

1 comment:

何人可及 said...

一樣米養百樣人...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