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May 2008

俘虏男人哪招管用

The Pursuit of Sexy-ness
对一般男人来说,能看到女人穿皇帝的新衣,那这个一般的男人很快就可以自封是比不丹国王更快乐的皇帝了。可惜不是所有男人都满足于当一般的男人,又或者应该说,社会并不允许一般或非一般的女人随心所欲地自己改编搬演童话故事,把皇帝的新衣随便地穿上街。(当然当然,即使社会允许,女人也不会这么做)所以,要如何把皇帝的新衣穿出礼数和新意,又不破坏社会和谐,就成了时尚设计师的工作。
如果我们从头看下来,露颈露肩露背露胸露肚露腰露腿露脚趾……每一寸肌肤,其实都可以在若隐若现的原则下大作文章、大显身手、大刀阔斧、大题小作、大动干戈、大张旗鼓、大兴土木、大块朵颐、大卸八块、大地回春……一直到所有以“大”字开头的成语都用完……哦不是,是一直到设计师或时装买家相信她已经符合了所有裸露的must and must not。然后再露背不露腿、露腿不露肩、露肩不露腰、露腰不露胸地随意混搭个三千零八百个造型combination,让男人继续败倒皇帝(重新设计)的新衣下。

The Sixth Scent
嗅觉,那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很多时候,动物都通过体味来进行性欲上的沟通,那种力量甚至是视觉所无法达到的,即使男人都被说成是视觉动物。所以你看一只公的小白狗,是不会对赤身裸体的母的小白狗有任何性幻想的。但母的小白狗的味道一飘进公的小白狗,它肯定会汪汪汪(真奇怪,这个拟声词一点都不贴切)地兴奋,然后赶紧找母的小白狗一起进行doggie style沟通。
不过我们毕竟是人,人是万物之灵,跟普罗动物当然有一定的分别。所以美女原始的汗臭味很难吸引男人,辛晓琪喜欢白色袜子的味道是她家的事,一般女人还是借助外来的香水力量,来弥补先天不足吧。
在这里不说香水的正确使用方法,多看《女友》你自然会得道。要说的是,别太常更换不同的香水,当你找到最喜欢的一种,就专一地使用它吧,让那惟一的味道,成为你的注册标志。

Top Secret
女人的secret,对男人来说就是surprise。除非那个男人不喜欢surprise,不然一个full of secret的女人,肯定会让他欲罢不能。
简单地举例:每次约会都是去餐馆吃饭,虽然是各类餐馆去了,总也觉得有点闷,如果女人有一天请男人回家吃饭,并让男人发现一桌的美味佳肴都出自女人的手,而且味道不输任何一间餐馆大厨的招牌菜,你说男人会怎么想?
又,女人和男人计划一起去德国free and easy旅游,男人担心语言不通会把很多时间浪费在揣测上,结果去到那里发现女人不只看得懂德文路牌,还能用德语跟店员讨价还价的时候,你说男人会怎么想?
又,一向举止端庄的女人,突然有一天在男人耳边说:“我今天穿的是红色G-string”,然后带男人回家玩自拍,还自导自演,你说男人会怎么想?

The Heels Have Eyes
说到魔鬼身材,除了前突后翘,修长纤瘦的双腿更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已经不晓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定下的标准,只可以肯定不是流行肥胖美的唐朝,于是苦了双腿粗短的女人。
还好,高跟鞋的出现,打救了天生与修长美腿有悲剧性距离的女子,让她们借助外来力量,弥补先天缺憾。
穿了高跟鞋的女人,似乎就特别增添了一种妩媚,那是舒服的平底鞋,无论如何也望尘莫及的魔法。所以即使高跟鞋穿到让女人小腿肌肉硬邦邦,甚至危害到脊椎骨,女人们仍然不要命地趋之若鹜。
你看外国AV,里头的女人脱得一身精光,就是不脱高跟鞋。上了床嘿咻,不管姿势怎么换,那双高跟鞋仍然寸步不离。可见,穿高跟鞋的女人,就是有一定(或者是很多)的sex appeal。
变态的SM,男性被虐狂让穿着高跟鞋的SM女王用鞋跟踩着身体性部,居然还能高潮。就像前些时候轰动全球的F1赛车企业王国大老板Max Mosley,到某地窖大玩纳粹监狱变装SM游戏时,一众妓女个个都是脚穿细跟高跟鞋stiletto——不管上身服装怎么变,脚上的高跟鞋is a must,惟一有变的只会是鞋跟——越变越高。

The Child Within
每个人都有童贞……咳嗯,我说的是童真,做大人做久了,会经常想回去做那个饿了就吃、渴了就喝、累了就睡、闷了就玩、不爽就哭的小霸王。不用老是等到一年一度的儿童节才过儿童节,心里有童真,天天都可以过儿童节。
女人不经意地表现出孩子气的一面,也往往会让男人觉得可爱而想去疼爱。我说的是不经意,千万别刻意,除非你是天山童佬,你的“天下地上唯我独尊功”已经练到返老还童的境界。还有还有,除非男人坦承自己的偶像是西瓜葛格,不然女人千万别模仿水蜜桃姐姐。

Weak-ed Games
我不知道在这个女人越来越hard,男人越来越soft的时代,女人继续扮演弱者角色,还能不能吸引男人。(声明:我说的是性格方面的hard and soft,不是性方面的……by the way hor,我虽然是个正常男人,这里也是个正常男人的专栏,但并不代表这里一定会写些跟性有关的东西,我致力于探究讨论的,是比较高层次的方面,希望大家要养成以高层次心态来阅读本栏的习惯)
对我个人来说,一个看到蜚蠊,哦,就是蟑螂啦,不好意思,一不留神就说了古称出来,你看,都告诉你这是个高层次的专栏了……好啦好啦我会注意的,就直接叫小强吧,这样该够亲切了吧?说到哪儿了呢,真是的……ok我说,对我来说,一个看到小强就尖声大叫躲到没地方躲的女人,未必就比一个使一招“沆龙有悔”一掌就把小强干掉的女人可爱(为什么要用“沆龙有悔”,而不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战于野”?因为“沆龙有悔”重点在一个“悔”字,要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在打小强时就能用恰到好处的力量击晕或击死它,而不会击扁它,以免它脑浆肉汁齐飞……)。
至少,在我黯然消魂掌练成之前,可以空手扣杀飞天小强的女人会是我的偶像哦。

黄和栋

于《女友》 June 2008

Thursday 29 May 2008

谢谢Mas Selamat

因为MS,我们才如梦初醒:no more“政府部门/公务员=铁饭碗”。

因为MS,我们才开始置疑,很多头脑不知道装什么冬冬的人为何可以身居高位。(没安窗花不要紧,把窗口把手锯掉就行了,what kind of logic is this?)其实应该负责任的,不只是所长,还应该包括当年擢升这位脑装草的所长,把整个拘留所交给他的那个上司。如此不知人不善用的上司,到底是谁?

因为MS,我们才知道,原来每天进出新马的大型货车有这么多。(随便排一排,居然可以排个10公里)

因为MS,我们才知道,我们安居乐业得太理所当然了,连所谓的精英辜加部队人员,判断力竟然与常人无异。而且不是一个,是好几个。那天才无意经过一个辜加部队营,天啊,他们的所谓“兵营”,竟然就像私人公寓。从MS事件来看,他们何德何能,享受这种待遇?

因为MS,我们才知道,在寻人方面,人比狗厉害。警察部队养的警犬可能也是没经过大场面的乖乖犬,所以还是别放出来丢人现眼。这里的警犬的作用?1. 让坏人知道,我们是有警犬的。2. 部队生活苦闷,养几只宠物陪陪解解闷。3. 让反对党有机会提问,让狗专家有机会重新教育大家警犬在一个安逸国家的任务。4. 让人类重新定义自己的野兽原始能力。

因为MS,我们才知道,居安思危的意义。

因为MS,我们更加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做最大的那个。月前天阴下雨,看到小兵卒们在山林旁站岗,忍受风雨,忍受孤独。冷气房里的那些个,有真的体恤这些部下否?

因为MS,我们才知道,什么叫大海捞针。印尼这么大都捉得到,新加坡这么小反而捉不到。

因为MS,我们才知道,我们的政府别名叫仁慈,这么危险重要的重犯,在严加看守的情况逃匿,这么多责无旁贷的人,只被开除了两个。其他的才收到什么警告信什么谴责信什么降级什么影响升迁……根本都不能原谅的过错(因为他们是精英),还谈什么影响升迁(注意,只是影响,不是无法升迁,搞不好又遇到一个当年升所长的上司,又可以糊里糊涂地升了),全部都应该撤职,他们根本无法胜任这么重要的工作。想想,如果MS成功逃脱,然后回来大报复……后果会是怎样?

Tuesday 27 May 2008

《活祭》,天马行空


《活祭》
作者:通吃小墨墨
7本完

我问老哥,《活祭》好不好看,他笑笑给了这个回答:天马行空。
盗墓小说本来就很天马行空啊,为何看了这么多盗墓小说的他,会特别对这一部下此评语?

然后,我把一套7本的《活祭》借了来看。
然后,我发现《活祭》根本不是盗墓小说,因为并没有盗墓情节。虽然里面一大堆僵尸跳来走去。
“走”?僵尸都是跳的咧,哪会走?会的会的,走的不是那种身穿古装、脸上贴了黄符的中国僵尸,而是外表与一般人无异的西方吸血僵尸。
啊?vampire也出来了?是的是的,还跟中国僵尸斗在一起,够天马行空吧?

然后,我因此增加了僵尸的知识。中国僵尸原来还分等级:除了普通的以外,还有紫、白、绿、红四种毛色的高级僵尸,它们每三百年换一次毛色,所以到了红毛僵尸,就是千年以上的僵尸了,连火箭炮也伤不了。
但是更厉害的,是比红毛僵尸更高一级的“五彩斑斓尸”,是成了精的尸中之王,遇上了只有死路一条。

但是但是,更更厉害的,原来是开了天眼的僵尸……

当然,书中自有对付僵尸的方法,除了让僵尸去斗僵尸,还有茅山术、道术、佛法,更有借助高科技研究出来的僵尸武器,针对僵尸害怕阳光、大蒜、糯米的弱点而设计。所以你会看到符咒道法,还会看到火箭大炮,全部搞在一起。真的是蛮天马行空的。
然后,更天马行空的出现了:千年雪女、千年狐妖,与故事主人公的千年纠缠……


本书一开始就出现不少人物,作者似乎刻意不马上介绍背景,却又有意带过一些以前发生的事情,所以刚开始看的时候,会有点乱。不过可以说故事会渐入佳境,悬念也设计得不错,相当能抓住读者追看下去的冲动。
不过,我对结局那种意料之外的平静和没有预期中的震撼,有点失望。虽也不能说是草草了事,却有点“chey,原来只是这样?”的感觉。别误会,并不是说谜底牵强,只是……嗯,该怎么说了,还是不说了,你自己去看吧。当然,那都只是我的看法,你可能完全不同意。


总的来说,《活祭》还是属于好看的。如果你可以接受那种“某某手指一弹,一道黄光射出来……”的超现实手法。
相对于时下畅销的同类小说,《活祭》至少也有完整的完结,不至于看到一半等啊等的续集久久不见出版。(没错啦,我说的就是《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等……到底什么时候才把没出的出出来啊???是作者名声响了,开始与出版社谈不拢版税问题了吗?)

好看指数:4盏灯

想当年,麻辣老师

曾经教过三年书。2001年的时候,当时在《星期五周报》工作的文龙,想写一篇“不一般的老师”的文章,于是找上了我。
无意中把这东西“挖”了出来……真的是光阴飞逝哦。
以下,就是他的报导。


《战友老师 与学生共进退》
by周文龙
《星期五周报》 Jan 2001
(对啦,左上那个土土的男人就是当年的我。btw我拿着的是一支snooker cue,面前摆在地上的是电脑游戏,背后的是一排排的漫画。拍摄地点,我家的书房。)


“不务正业”的好老师  


学生当他自己人  
他是一个漫画迷,收集了几千元的漫画书。
他也是一个电玩高手,在周报设有电玩专栏“栋栋打电动”,介绍时下流行的电脑游戏。
他还喜欢打台球,是学校台球俱乐部的负责老师,偶尔有空,会带学生去打台球。
黄和栋今年30岁,是英华初院(Anglo-Chinese JC)的华文老师,却有这么多特殊的“副业”和消遣。你说,他是不是很麻辣、很GTO呢?
“GTO”(Great Teacher Onizuka《麻辣老师》)是颇受学生喜爱的日剧之一。剧中的男主角鬼┐冢是一名老师,却没有一点老师的样子。他不仅爱打架,还抽烟、喝酒,甚至带同学集体逃课。
“GTO”也是和栋喜欢的日剧之一,他前后看了两次。
“我觉得剧里的鬼冢虽然没有老师形象,但他处理学生问题挺有创意的。好像有一回鬼冢的学生遇到家庭问题,跟父母形如陌生人。他一气之下,就拿了把铁槌把隔着他们房间的那堵墙敲下来。”
和栋认为鬼冢真的是竭尽全力帮助学生,为学生付出,这种伟大的胸襟,足可抵消他个人陋习。
“很多人觉得老师应该正经严肃,才有专业性,才是一名好老师。但我觉得,了解学生,跟他们产生共鸣,最后引导他们寻找自己路,才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教了3年书,和栋发现他的”不务正业”其实给他带来许多便利,很多学生都觉得他很另类,所以常把他当作“自己人”,喜欢跟他聊天。


鼓励学生看漫画
有时上课时,他会抽出5分钟,跟学生讨论时下流行的漫画和电脑游戏。这5分钟不仅能促进他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了解学生想法的最佳途径。现在,这5分钟已成为学生“强制”课程之一了,每次上课,他们都一定要争取这个“谈话”权利。
由于学生华语程度比较差,和栋也鼓励一些学生看华文漫画,加强华文能力。有空时,他还会带学生去打台球。
“学生知道我会这些玩意时的确很惊讶,尤其是他们发现我的球艺竟然比他们还好,他们会说:哇!老师,原来你会打台球啊!他们不是讽刺你或瞧不起你,反而是很欣赏你,觉得你很in。”


严肃老师形象不合时宜
和栋认为,旧有的严肃老师形象已不合宜时了,新一代老师应该把学生当朋友,互相了解和学习。他承认自己有时不够威严,教书时会控制不了学生。但另一方面,学生反而跟跟他说实话。
“有一次学生迟到被我捉着,我问他们原因,他们起初编很多故事,我叫他们想5分钟再跟我说,结果他们知道我是‘过来人’,骗不了我,最后乖乖说实话认错。”
曾经年轻放纵的和栋从不觉得,有什么事是学生该做或不该做的。因为他相信一句话: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只要自己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学生要做什么,我其实管不着。”
有趣的是,和栋曾是学校训育主任,但只当了一年他就做不下去了。“我想,17、8岁的人,还要我检查他的衣服、头发,不仅学生不喜欢,我也不喜欢。”
就如鬼冢英吉也是不喜拘束的老师,和栋以他为榜样,希望自己有朝一天,也能像GTO一样,如此麻辣,又如此真实和有人情味。

Thursday 22 May 2008

一张报生纸$39

我相信很多国人不知道,为新生婴儿注册报生,须缴交$39的手续费。
$39多吗?不多不多,对月入数万或十数万的部长,或每个月领取上万元津贴的议员而言,套句本地经典名言来说,那不过是Peanuts,上餐馆吃一顿都不够。
但是对低收入者,甚至一般国民来说,如果一餐饭钱是$2.50,一天吃三餐,那$39可以让这个人活上5天。对许多家庭来说,$39也足够为他们支付一整个月的电费或水费。

政府向每名初生婴儿的父母收这$39到底用来干什么?一张印制好的报生纸加打印加过胶,再加上一个月入千多元(假设)的服务人员10分钟的专业服务,我倒是算破脑袋也算不出,有需要$39这么一笔数目来当运作成本?
很保守很保守地假设,我国一年就只有3万名初生婴儿,每一个缴交$39,那就是$117万!那将可以打印和过胶多少张纸?可以聘请多少个月入千多元的服务人员啊!

当政府频频鼓励国人生育,却向响应政府号召的人民征收不必要,且不合理的费用,其诚意难免让人置疑。如果银行与信用卡公司都可以让申请者免付卡费;如果宽频网络公司都可以在促销期间让申请用户免付注册费,为何政府不可以也在现阶段这个鼓励生育的非常时期,也促销一番,免付那$39?

还有,为什么是$39,不是$40?对我来说,所有$1.90、$9.90、$19、$29、$39、$49,以致$99的价格,都是商家混淆消费者的手段。如果政府当初制定$39的收费,也有这种企图,那也实在是够可悲的。

之所以咬住$39不放,不是付不起(当然啦,收了几千块钱的婴儿花红,谁敢说付不起?不过凡事要讲原则的嘛),也不是吝啬那$39,只是觉得付得冤枉。很多时候,很多官方收费,其实都应该在国民缴了税之后免去的,尤其是那些一次过的收费。一世人也不过就做那一次报生纸,真的因为粗心弄丢了,补做再收费不是更合理吗?

黄和栋
于《我报》 August 2006
(此为原版,报上所登略有不同,文题也改为《人生应该免费注册》。注:如果是向ICA-Immigration & Checkpoint Authority注册,费用是$18,在医院注册则另加手续费,则可高达$39。感谢深江查证。)

假日特备电视节目将成历史名词

我一点也不想当预言家,但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本篇标题所说的现象,不难实现。尤其是新传媒的8频道和U频道。

国庆日当天一早翻报纸,看华语频道有什么假日特备节目,结果是,啥都没有,除了国庆庆典和国庆献词。跟一般日子无差,韩剧、港剧、低成本综艺节目、商家赞助资讯节目充斥。原来365天才出现一次的大日子,在新传媒华语节目部门的一众头头眼里,是如此地渺小和微不足道;原来国庆日不只是just another holiday,也只是just another ordinary day。

至少5频道还有点诚意,24小时内播放7部假日特备影片。8频道呢?国庆日当天24小时内敢敢重播8部播了又播的综艺、时事节目和台湾乡土剧。U频道更厉害,我早上9点到麦当劳吃早餐,吃到11点早餐时间结束,回到家也都还看不到它的节目开播。这就是新传媒华语部门引以为傲的节目编排?除了丢脸,还真想不出其他更适合的词语来形容。

看看报纸的当日节目推荐:“除了收看令人欢欣鼓舞的国庆庆典,也不要错过精彩的《企鹅宝贝》、《剑雪浮生》……”可惜,企鹅非新传媒所养,剑雪浮生的陈宝珠也不是为了新传媒而喷发艺术生命,两部推荐节目都属于SCV有线电视。唉,还是丢脸。

哦,也别忘了,不是每户家庭都有SCV,尤其是低收入家庭。被迫缴交了电视执照费,哪还有闲钱收看有线电视?也真奇怪,许多原本国营的企业都走向私营化,偏偏一早私营化的电视台却咬着“为国为民服务”的国营式旗号不放,然后美其名说都是为了制作和购买儿童节目和少数民族节目。结果受害的是成年人与多数民族。

如果我是新传媒总裁,或华语节目部门总监,逢年过节我一定留在家里,以免到了外头被人认出然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也绝不敢邀请亲朋好友同事到家里来,以免被人家看到我家里那台42寸的plasma电视机播放的是SCV的节目。

黄和栋
于《我报》August 2006
(前年写的稿子,原本已经找不到“软版本”,无意中在个人电邮的“Sent box”里发现,太好了,不用一字一句地重打过)

如果老板请病假

Wednesday 21 May 2008

逃离——当一回火车路看更

我家附近有一条马来西亚的火车路。
因为横过新加坡的马路,所以马国在路旁设了一个看更,在火车开过之前,停止车辆通行。
一天24小时会有几趟火车经过?我不知道,相当肯定应该没有24趟这么多,也就是说,每数小时,他才会走出他的小看更屋,放下闸。每数小时,他才需要工作。当然,他的工作至关重要,跟人命相关。

数年前刚搬到这里,看到这一幕,第一印象是,天,那看更的日子怎么过?不会闷死吗?
过了几年,现在每回经过,我都突然羡慕起那个看更。
老实说,我并不介意做他的工作。一整天与世隔绝,可以看自己想看,却永远不够时间看的书;可以无限上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写一本小说?);可以做freelance赚钱。然后,月底我还是会有一笔固定收入,虽然肯定不会多。

我问老婆她想过做什么怪工作。她说,开那种很大的割草机车,在一大片原野上割草。够天马行空吧?呵呵。(然后她加了一句:当然只是客串,不可能一辈子都做那个)

Tuesday 20 May 2008

Come some music can?

每天早晨上班,傍晚下班,都是我独自开车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喜欢把车里收音机声量开得很大很大,然后在封闭的车里尽情飙歌。但很多时候,我也喜欢只是听歌。可是,我们的中文电台(红毛电台我不清楚,不常听)真的是话多歌少,DJ叽叽喳喳吵不停!严重影响老子听歌的心情!
如果是像958那样,打着资讯电台的旗号,那DJ要多话我没话说,所以我也从不听958。但是其他如933、972、883、1003等,又要自己说自己是音乐电台(也有模棱两可的说自己的生活电台lifestyle station),播歌的时间却远不及DJ讲废话的时间。

我是经常转台的,一听到不是音乐而是DJ的声音就会转台,想都不想。尤其是听到我讨厌的声音,肯定转。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声音听了讨厌(那是天生的问题),也因为他们总是乱讲话(这可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让人厌恶。
我试过因为听不到音乐一直转台,但是4个中文台同一时间内都是DJ在讲话,害我转无可转。尤其是早上。

当然,你可以说,不想听人讲话,那就听CD啰。没错,但是radio播的歌曲肯定比较广,我也不可能拥有全世界的CD。最重要的是,我每年都在缴付汽车收音机执照费,那是我缴来听我没买的CD的歌曲的费用,不是缴来听没水准的DJ在那里胡言乱语。
我是可以拆掉车子里的收音机,只听CD的,但是政府会因为这样而免收我的vehicle radio liscense吗?答案是不会。
我们都是被霸道地被迫收听收看我们不想听到看到的东西。

就像没水准的本土电视节目。如果不是免费(其实并不是免费,要缴执照费的,我想一定也有一批人是反正都缴了钱了就不看白不看),如果每个人都有闲钱看付费频道,你认为还会有人收看新传媒的烂节目吗?

就像没水准的本土电影。有很多已经从票房证明它们的烂度,但还是有一些是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烂还是有人肯花钱去看的烂片,可悲的是导演看到票房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地驳斥影评,坚持自己的烂方向。更可悲的那些票房烂、影评差,导演居然还有种说要放眼世界市场。天啊,说服不了自己的乡亲父老,还敢拿出去见人?要丢尽新加坡的脸才甘愿?

我其实真的不介意偶尔也听一听DJ说话,惟一的要求是,水平能高一点呢?

Thursday 15 May 2008

孩子的母亲节表示

念K2的女儿,上学时做的手工,一朵花,一张卡,全亲手手工制作。祝我老婆母亲节快乐。


这是快两岁的儿子,在托儿所做的作业。当然也是给伟大的妈妈的。


如果你眼力够好,看得到写些什么,会发现这段文字还蛮可爱的。


儿子的大手印,证明 “亲手”制作。呵呵。谢谢托儿所的老师设计、做剪贴、写文字,还有,小孩印完了带他去洗手。

Monday 12 May 2008

语言文字问题多多

这是我看上个星期四2008-05-08的《联合早报》副刊中的一篇文章《不让Apple专美 诺基亚抢攻 网上音乐市场》,看到的语言文字问题(如果我没将当年学到的语言知识还给老师的话,以下所述应该都是问题):

摘文一:
“据外国科技记者分析,Apple去年推出人气品牌iPhone狂卖400多万台后,公然越过界攻入诺基亚一马当先的手机市场,让不省油的诺基亚重拳还击,进入Apple称霸的数码音乐的市场抢滩。”
问题:
- “越过界”——一般说法应该是“越界”或“捞过界”。这里应该使用后者。
- “不省油”——正确俗语应是“不是省油的灯”。

摘文二:
虽然如此,Apple的iTunes网上店自2003年4月开店以来总共卖出40亿首歌的销量传奇让萧条的音乐市场看到未来的曙光。”
问题:
- “虽然”、“但”、“却”,于一个句子中不应混合使用,以免架床叠屋。上述句子中的“但”与“却”应省略:“虽然如此,Apple的iTunes网上店自2003年4月开店以来总共卖出40亿首歌的销量传奇,让萧条的音乐市场看到未来的曙光。”
- 这里的“传奇”,应改为“奇迹”较为恰当。

摘文三:
“数码市场专家预测,数码音乐下一波热潮将会是“行动数码音乐”,他们说,因为年轻人要随时随地,想听就能立刻去购买下载音乐。”
问题:
句子不完整、结构错误,应改成“因为年轻人要有随时随地想听,就能立刻购买下载音乐的方便性。”

摘文四:
“由此可见,诺基亚这时候加入数码音乐战局是看准有利可图。而不只诺基亚,Motorola今年初也在本地买下了Soundbuzz数码音乐店,建立它们的Motomusic品牌打入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及纽西兰市场。本地三家电信公司也加入阵容星和提供Play音乐下载网络新电信也有它们的MusicVibesM1有纸上听的Jukebox。”
问题:
标点符号
逗号遗漏了——“建立它们的Motomusic品牌,打入东南亚……”
应用冒号——“本地三家电信公司也加入阵容:星和提供……”
应都用分号——“星和提供Play音乐下载网络;新电信也有它们的MusicVibes;M1有纸上听的Jukebox。”

摘文五:
“而从他的职衔来看,我们可能可以预料,这在之后,诺基亚或许下一步将向Apple看齐,也在网上售卖电视剧集及电影也说不定?”
问题:
“可能”在此句中显得多余,应省略。
怎么会出现“这在”这么粗心的错误?看稿对稿不严谨?

摘文六:
“数码音乐店在本地不算什么新事,但却因为缺乏雄厚资金在本地一直做不起来。”
问题:
这是非常常见的错误,“但”和“却”不应放在一起用。此句中,直接用“却”就行了。

摘文六:
“不过据记者的查测,有些业内人士揣测,周杰伦不在Nokia音乐店上是因为他是Motorola的专用代言人,而Motorola今年高调买下Soundbuzz数码音乐网站发展起Motomusic品牌,或许碍于这骨节眼,周董也就暂时在Nokia店上成为隐形人了。”
问题:
只有“节骨眼”,没有“骨节眼”。此句中使用“节骨眼”也不恰当,应该说是“碍于敏感性”或“碍于利益冲突”。

摘文七:
“不过这网站也不是漏洞百出。网站英文歌曲的选择还算不错,也偶有好康:好比Amy Winehouse的Back to Black黑色精装版外头卖20多元,这里16元。另外网页的设计也清晰明了,使用简单容易,拿回不少印象分。”
问题:
这里突然使用“好康”这种约定俗成的方言,非常突兀,显得与文章文笔基调格格不入。
还有,使用“好康”这样的非纯正词语,还是应该加开关引号吧。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惟一中文大报,也是区域声名显赫的报章,“早报网”更是全世界华人争相点阅的报网,在单一文章里出现如此多的语言问题,情况不能说不令人担心。
尤其《早报》副刊近年年轻化,意图走进青少年世界,对不少鼓励青少年阅读《早报》副刊的师长来说,《早报》副刊等如活教材。但是问题如此多的文字,不仅无法启发中文程度已经普遍低迷的年轻人,甚至可能让他们对无须掌握好中文愈加理直气壮(反正新加坡的中文大报也这么多语言问题……)。
希望《早报》团队能更小心处理语言文字。


我自己也是平面媒体编辑,也深知在时间压力下写稿、看稿、对稿,然后确保零错误,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这些都不能成为理由或借口,因为那是我们的专业。

我已经将我看到的问题电邮给早报总编辑和副刊主任。
这样做或许有人会觉得我很不识趣,或者活得不耐烦了,自己找机会blacklist自己。
不过我觉得这是我应该做的。
其实老早在以前看到报纸文字问题的时候,就想这么做了。
早报总编辑和副刊主任可能会衷心留意我的指正,然后提醒编辑记者们多加留意;可能会很PR地感谢我的指正,然后不当一回事;可能会看了电邮,然后ignore,当作没看过;可能会完全没看到我的电邮……
不管结果如何,至少做了,就不再遗憾。

拒人千里,为何?

真是少有的现象。

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灾难,当地人民水深火热。世界各国前仆后继地伸援手,粮食、救济品、医疗、物流、灾难专才等等就在当地领空上飞翔了。独缺降落当地的首肯指示。

本来当地政府这样做,也可说是有骨气。可是将他人援手通通拒于门外的同时,却不见当地政府对难民施于什么样的救济。

军人政府的脑袋就只有战争、巩固自身领土和政权罢了吗?

有必要在非常时候依然这么封闭自我吗?他们到底怕什么?怕有间谍跟着救援队混进来?要真的这么没种,军人别当了,当可怜虫算了。

一向对军人、军事机构、军事政策等等就毫无好感。这下子更严重了。

Thursday 8 May 2008

懒惰爬楼梯

我妈家的电梯在翻新。
原本是那种只有在1楼、5楼、9楼、13楼、17楼才停的旧式电梯。要翻新成每层楼都停的新款电梯。我说好啊,父母年纪大了,每层楼都停,可省一点力气,少爬几层楼梯。
一座组屋两架电梯,一架翻新中,剩下一架肩负起多一倍的上下要求。
于是繁忙时间电梯特别拥挤,也花更多等待时间。
每次傍晚带着小儿去妈妈家吃晚饭,经常会遇到住3楼还是4楼的顽皮小学胖男童和他的年轻胖女佣。每一次,即使电梯挤到满满,这两个家伙还是要硬硬挤进来。
3楼还是4楼,走不上去咩?干吗要跟住10楼以上的人家争搭电梯?
难怪都长成那个肥样。

其实在我家附近的购物中心(不是shopping mall,只是那种邻里的小型购物中心),也常看到很多人1楼到2楼,还是2楼到1楼,也要挤电梯。而楼梯,就在旁边。挤电梯的,不是老人家,也不是很小的小孩,很多是高头大马的壮汉。
懒到这个程度,真的应该检讨一下。
难怪我国胖子比率提高。
生活水平越高,身体健康素质反而下降。原因显然。习惯了舒适无需劳动,眼里就只会看到电梯。
知道外星人为什么被画成大头小身体的样子?都退化了。

本地杂志封面就那几个人

不久前无意中浏览到Glenn的blog(其实已经荒废很久了),发现了一则去年10月的帖子,转载如下:

“一个快日落西山的人,竟然得了那么多奖。新加坡的娱乐生态,已经死亡。
每次看本地的杂志,每一期都失望,zoe和fann还是封面女王,你说说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还好,这一期的《女友》用了王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但是,这个方向是对的。
佩服JJ,眼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JJ独到。还有一个就是以前我们的老大姐,SM,做杂志,有这个两个人,就够了。多一个也是多余。”

王欣是去年2007年10月号《女友》封面女郎。当时电影《881》红到不清不楚。不过王欣肯定还是一个新人,对于她会不会一炮而红,还是《881》之后就“沉沦”,我不知道,那也是我们争论应不应该让她这个新人上封面的主要讨论方向。
关于王欣,我不是很有意见。但是对Glenn说本地杂志封面不是zoe就是fann,我是绝对要举双手双脚赞成的。到底要zoe和fann到什么时候?
老实说,只要看到是她们的封面,不管什么杂志,我都会turned off。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还是对她们趋之若鹜。
每一年发行部告诉我们:zoe和fann的封面卖,我就很沮丧。Figures mean everything,即使再讨厌看到一成不变的封面女郎情况,为了数字,还是得隐忍。当然,隐忍的不是我。是我的话,zoe和fann起码要被我封杀10年——从3年前开始。
偏偏还是有很多有决策权利者,闭着眼睛就指定zoe or fann。
然后,负责写封面故事的人,要说尽好话,歌功颂德,死死都要把已经西下的夕阳说成是初升的旭日。是的,“She is making a big comeback!”就是最常用的方式。
老了就是老了,auntie就是auntie,瓶颈就是瓶颈,下坡就是下坡。何必老是怀抱昔日光辉?我说的不只是z或f本人,也包括还在继续使用她们做封面的很多媒体人。
有必要这么自欺欺人吗?
Move on,please。

Monday 5 May 2008

Tanya蔡健雅喜欢跟植物说话

在区域中文乐坛越来越有地位的Tanya,一个人在台湾过得如何?《女友》独家呈献Tanya台湾生活、成都宣传、纽约拍MV的精彩花絮照。和栋邀请感性的Tanya细述音乐、生活,以及制作与发表最新专辑《Goodbye & Hello》时的感动。
图:亚神音乐/滚石唱片
在台北住一年多了,渐渐习惯台北的生活,有一個自己独立的空间,自己煮饭、种植物,心情很好,但也想念新加坡的大家。
对台北和新加坡,沒有喜欢或不喜欢,这几个月台北很冷又下雨,和新加坡很不同。一個是我的家乡,一個是我工作的城市,我都很喜歡,我是适应能力不錯的人!

这是台湾家里的录音室。沒有花太多钱设立,买的设备都是我需要的,都是专业的录音工具。在家录音很自在,有灵感可以馬上就录,也不用换衣服搭车出门到录音室,对我很方便。
我是有事就会做的人,会給自己压力,所以不会偷懒,有一些demo适合早上的声音,我就会在早上录。很好玩的是,有時候自己在录音的時候,会有鸟叫声或是一些广告车经过的声音,就要重录。而且还不能太晚录,我住公寓,怕会吵到邻居。

和录音师George Marino(Coldplay、Bon Jovi指名合作的重量级大師)合作。他很有爸爸的感觉,很親切,很仔细地听每一首歌,会和我讨论音乐。他虽然听不懂华语,但他说他有在歌声中听到我的感情和情绪,我听了很感动。我相信音乐有它原始的感动力,是不管透过哪一种语言的。他很鼓励我,我很开心我的用心有被注意到。嗯,他真的很像爸爸。

专辑还沒发行前,我们就先做內地的宣传,成都是其中一站,有一些電台的演出。這张专辑來過兩次成都,第一次知道阿岳(張震岳)到熊貓基地看熊貓,我很吃醋,因為我行程太满沒办法去,所以第二次到成都就一定把“看熊貓”排到行程里。熊貓懒懒的,很可愛,我拼命拍照!我是熊貓的fans,还买了一只熊貓的玩偶回台北,很兴奋! 我在纽约地铁站“徘徊”,拍摄《如果你爱我》MV。其实我自己根本沒什麼机会搭地铁,哈哈。

专辑造型的部份,会针对专辑曲风和我的个性來设计,造型师小伦姐已经和我合作过很多张专辑,非常了解我的性格和歌曲。我自己会比较在意,穿起來舒不舒服,像不像我的風格,還有我現在的心情,是比較女人的!大概就这一些重点。

我九月中去布鲁克林公园拍《达尔文》MV,天气很舒服,我喜欢一片大草地和植物,喜歡大自然,所以很开心。《达尔文》是两年前的创作,是突然有一天,很想为陈奕迅写一首歌,就努力地为他量身订做。写完后和小寒讨论,我们两个人写得很开心,也把demo給了陈奕迅的公司。有時候觉得自己很执著,但重要的是写了一首不错的歌。

练吉他时我不一定要独处,只是我喜欢一个人在家,所以也就一個人弹吉他。喜欢一個人待在家和根植物說話,那算怪癖吗?

看到mastering母带出炉那一刻,想到那是我这一年努力的成绩,很感动,我很珍惜。

拍专辑封面那天就是一个字:赶。因为要拍室內又要拍戶外,我们其实有设定两套衣服,主要是感觉有音乐性和一点点女人味。最难忘的事情是,室內场景是帮我拍《达尔文》和《如果你爱我》的导演的家,他很夠义气地借我们拍摄。在台北交到很多很好的朋友,尤其是女性朋友,大家都很有话聊,常常有空会聚在一起煮饭、聊天,很幸福。

这是拍摄《晨间新闻》MV。我觉得最近的新闻都是一些八卦啊,所以比较在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用比较轻松的态度來看这个世界,每天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闻,这是我的想法。

徐筠轩、黄中平和陈霈芙都是很优秀、很有想法的導演,我很謝謝他们帮我完成我這一年的成绩单。日本摄影师是很一板一眼的,什么镜位、打光、时间表都要很准确地沟通好,也算是一种好的习惯,大家工作都很愉快。
等待、乘坐渡轮时,有一种期待的感觉,好像对岸有什么新鲜的事情等著你。

纽约是一个“寻梦的城市”,我们在工作遇到很多來这里找机会的人,在饭店打工等待戏剧试镜的人。它包容好多不同的国籍、人种,为着自己的理想努力着。其实我也是,我拿着我的母带來做mastering,找我想合作的George Marino完成我的梦想,我也是來寻梦的,很开心我最终完成了我的寻梦之旅。在纽约街头吃蛋糕。我喜欢吃小蛋糕,吃饭后有一个小甜点,感觉很幸福。


黄和栋
于《女友》May 2008 (更多精彩独家tanya照片于该期《女友》)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