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January 2015

与李冠芳的“闺蜜”


联想串烧
无限联想,连珠串烧;和栋嘉宾,轮流出招;你说你理,我说我道;天马行空,各有味道。

冠芳
WeChat朋友圈最近小流行晒闺蜜——每个女孩,生命中都会有那么一个抛不掉甩不开人,一起吃饭看电影逛街买衣服,陪你疯陪你闹陪你哭陪你笑陪你做完所有你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闺蜜,网上有个让人似懂非懂的定义:25岁之前填补没有男人的空窗期,25岁之后男人填补她们不在时的空窗期。咀嚼之后,原来如此。闺蜜分两种,一种是提升了好朋友的关系,一种是模糊了难以解释的关系。

和栋
闺蜜其实出现得很早,以前叫姐妹淘,也叫死党,英文叫BFF(Best Friends Forever),也等同知己。一辈子要有几个闺蜜没有定数,有人觉得真正的一个就够;有人觉得不妨多一两个,至少需要哭笑疯闹的时候B不在还有C在。但闺蜜说的是诚信,包括分享私密的质与量,就一个闺蜜当然没问题,多于一个的话,比较这种人类劣根性就难免出现,明知无聊,却还是在当得知自己获得的信任程度不比另一个闺蜜高的时候,心有戚戚焉。

冠芳
其实,测试闺蜜信任度与忠诚度的最佳工具,是男人。男人一出现,闺蜜之间就会有不言而喻的张力,马上凸显注意力的分配额度。女人肯定是小气的,在意谁比谁更有魅力,谁抢了谁的戏; 男人比女人更小气,会吃闺蜜的醋。男女之间的感情要考验来印证,闺蜜之间只能有不能言说的契约。男人可以霸道强硬要求多多,闺蜜只能靠功于心计。男人关心你今天吃了什么面,有没有加辣椒; 闺蜜会说: 吃面?小心变胖! 一个讨好多一些,一个较劲味道浓。

和栋
光棍兄弟死党,容不得女人,任何一个有了嫂子疏离了,必定被冠以重色轻友罪名。女人闺蜜也一样,不同处在于嫂子出现在兄弟间一起玩很正常,男人却绝不会混在闺蜜堆里逛街聊是非。事实上,男人在,闺蜜话题的私密度、尖锐度、八卦度也肯定大大减低,而女人其实也乐于偶尔享受无男一身轻。所以虽说情侣夫妻坦诚以待,但你要说闺蜜间没有身边男人不知道的专属话题内容,打死我也不信。

冠芳
想窥探闺蜜间有哪些不能让男人知道的话题内容,可以试试当女人的男闺蜜。男闺蜜,说是单纯多了,却又显纠结;既要小心翼翼,又怕别人错过精彩的前戏,最后只剩下浓得化不开的爱意。到了可以称为男闺蜜的地步,气氛要很细腻,情调要很美丽,就连呼吸都是兰香芳气。女人呀,学不来这种嗔柔娇嫩,直达天听。不过,男闺蜜再怎么如胶似漆,终究,只是闺蜜。

和栋
女人被男性朋友当兄弟,是说她豪爽像女汉子,无损形象;男人被女人称为男闺蜜……还是不要吧,听着都觉得娘。回到一个老问题:男女在一起可以纯友谊,不带任何一丝暗地里的爱意?就算当事人截铁斩钉,恐怕各自的老公男友老婆女友还是会有根刺在心里。不是危言耸听,安全界限最好还是划清,男女好朋友不是不可以,无伤大雅的是偶尔喝个东西聚聚,如胶似漆从来就只是用来形容夫妻。要说真的很闺蜜,就只限单身咯sorry



于《女友》November 2014 - Chatroom


Friday 23 January 2015

不能说是谁说的秘密



事到如今,相信你即使没下使用那个前火的Secret程式(甚或在上面po秘密或like留言),你也必定有所耳
当然,你也可能已像我一样删除掉了——因为现在那些所的秘密,已不成秘密,更多的是Yes or No调查有那些其po在一般社交媒体上也无不可的单纯绪发泄。
是程式管理者在没有明确声明“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将所有具真照片和姓名的秘密都一律除之后的“后症”。

且不管理方式和存在的必要,从个程式,可以了解一件事:天下间没有不能说的秘密,只有不能说是谁说的秘密。
只要一匿名,即刻畅所欲言。那个讯息通畅无阻的程度啊,可以想见匿名当事人心里原本究竟有多憋。
这,也让我想起一件“往事”。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文中提及某路人的行为,因为只是贴切地形容了他是非华族,结果我写者无心,某匿名者读了有意,居然去信总编辑,投诉我宗族歧视。
我啼笑皆非的当儿,事件受到内部“关注”,所幸公司的法律顾问确认之后,不认为我文中含有任何亵渎之意,虽然到头来我还是写了“致歉”电邮回复,事情也才告一段落。
我不知道该匿名者写电邮时含着什么居心,或许他是针对我,看我不爽,也或许他只是手痒发泄一下,无论如何,他都不会知道,一个匿名者的几句纯属他个人意见的话,其实可能影响重大。试想,如果上司不挺我、法律部门觉得有问题,那个余波真的可大可小,搞不好我那一年的表现评估就会遭殃(事实上事件发生的时段,正好是年度评估的时期),而一切,都只不过是为了一封匿名电邮。

网络盛行,在电脑前不公开身份地肆意攻击他人,已经成了一个大概是本世纪最不健康的人类行为。
我已经说过写过无数次,敢做,就要敢当;敢讲,也该敢认。匿名批评,就等如头上套着丝袜去打抢银行一样,你就是心里有诡,才不敢光明正大。
不过,也有人说,就像同样在这个网络时代盛行的“公民记者”现象,大家随时随地拍了路上所见所闻就po上网,再随时随地任凭喜好批评留言,“新闻”从未如此地毫无芥蒂界限过。
但若不是有人喜欢随地大小便,若不是有人泼妇骂街当家常便饭,若不是有人霸占老弱孕妇的专属座位,也不会有这么多“见义勇为”者宁愿不selfie而把相机朝他们对焦。
说实在,是供和求的对等问题啊。

或许,还真的是很多人无法正面听取逆耳忠言,才导致“进谏”者无法安心透露身份。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谁知道被批评的人会有什么样的不良反应。
在评论中肯而不是恶意中伤的前提下,依然无法确保被批评者有度量接受, 而不是从此对批评者怀恨在心,看来,匿名,也只能是唯一的权宜之计。



于《女友》November 2014 - Man Talk


Wednesday 14 January 2015

与小寒的“长短恋”


联想串烧
无限联想,连珠串烧;和栋嘉宾,轮流出招;你说你理,我说我道;天马行空,各有味道。

小寒:
医生老公有一张稚气的脸,不少病人以为他刚踏出校门,不可靠。他最近被我说服,蓄起胡须。结果一向没什么异性缘的他,突然受到不少关注。迎面而来的女生会多看两眼,他还收到一封女病人的情书。胡子是man?成熟的象征?华人蓄胡须的少,物以稀为贵?还是因为毛发多,代表基因健康?正如男人看长发女人一样,适合繁殖下一代?

和栋
或许就像男人不穿裙子一样,长发几乎成了女人的专属权利。当然你要说当年的嬉皮士、近代的喜多郎,都反其道而留长发,不过前者已成过去,后者是大师级艺术家,只能说是特殊例子吧。现代男子最潮的发型都以短为主,我自己其实喜欢稍长的发型,但每逢大剪超短发,总是引起赞好回响,即使自己不怎么喜欢。短发,难道也是man的象征?

小寒:
长发男人和短发女人算敢于挑战传统眼光,跳脱社会刻板印象的异类,更突出。靠过长发吃饭的男星有金城武、江口洋介郑伊健,以短发出名的女艺人则有梁咏琪、小S、郑秀文。男人留一头署名“眷恋”的长发,被视为“浪漫”;女生舍得剪去烦恼丝,则“潇洒”。但啥名堂都是假的,发型必须配脸蛋和脸型。长得好,剃光头也好看。

和栋
好不好看,实在是太主观了。无论穿戴什么服饰,身边周围总会有人评评点点。有些人还会取了单品往你身上搁,然后一个劲儿称赞,说单品上就写了你的名字。而当你不以为然时,就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其实你自己觉得好看不重要,别人说好看才是好看,因为你最终就是穿给别人看的。诶,似是而非,好像又颇有道理。所以发型没错是该配合脸型,问题来了:到底谁说了算?

小寒:
最终谁说了算?当然要看自己……有没有时间和银两。史上没有“自然美”这回事,人要好看,没时间或没钱都不行。要拥有帅气发型,就须自行吹发,不然就上发廊修剪。要跟得上潮流,可花钱找专人置装;要独树一格,就须花时间研究。当然世上还有另一种美,不用钱或时间,就是无论别人怎么说,都觉得自己好看的美。它叫“自恋”。

和栋
现在就是自恋时代,社交媒体大行其道,“selfie”成为最夯的单字,加上自拍神器随手可得,变美程式简易好用,长得再不怎么样的人都不会吝于在网上公开自己的自拍照。不过话说回来,也是因为有了这种行径,不少人开始更重视衣装打扮,也更重视照片美感。 所以,不管长发短发有发没发,只要是有意识地去在意,而最终全球全民审美意识有所提升,也算是一种文明进步。



于《女友》October 2014 - Chatroom


Thursday 8 January 2015

跟踪



Instagram随机follow了一个路人,一个很勤力po生活照的路人。
大半年去,她读书,交男友,毕业,分手,工作,交新男友,又将再去念书……虽然不认识她,却仿如已经认识了她。
想像有一天遇到本尊,如数家珍、钜细靡遗地告诉她上述经历,她会作何感想?或许,会这么在网上记录与分享自己的现代人,根本就预料会有那么一天出现那般的情景,更可能已想好了如何应对,绝对不会太惊讶。

社交媒体之神奇,莫于此。
你可以光明正大探一个人的生活,只要ta愿意,只要ta上锁。即使你跟ta三不七。
社交媒体之可怕,也莫于此。
你如果不“私人化”你的口,放任天下人来follow,那你永也不知道究竟有些什么样的人远在地球另一边,或者就近在你家转角处窥视着你。
(所以我从不po我的家人。你可以说我杞人忧天、神经紧张,但我还是宁愿保有这一块隐私)
16年前Jim Carrey的电影《The Truman Show》,讲述一个从小被全球观众在电视上follow他生活的人的故事。差别在于,Truman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道他是大家的follow对象,但现代人的Instagram,却是有意识地、公开地、欢迎你来等你来follow。电影中的Truman最后知道真相后,要走出禁锢,去过真正的人生;而现代人却是唯恐太少人follow,而继续积极地营造(那很可能只为po上网的虚假的)人生。

Instagramfollow,与Facebooklike、微博的关注一样。Follow中译是跟随,感觉悠闲、不刻意。我倒觉得用“跟踪”来形容Instagramfollow比较贴切。
没错,follow一个人,就是一种刻意的行为。为了某种原因unfollow你曾经follow的一个人,也是因为你在意。既然不是刻意就是在意,“跟踪”不是更准确形容吗?

实际的跟踪,随时会构成刑事罪;网上的跟踪,则悉随尊便,但,要自行过滤。
就如看书,看对书,是开卷有益;跟踪到一个积极生活、生活精彩的人,你也会因此有所启发。
古人说的近朱者赤,在网络时代,也该改一改,叫做“跟朱者赤”了(只是念起来不好听)
你,有慎选自己的follow对象吗?
还是你想说,Instagram而已嘛,有必要这么认真吗?



于《女友》October 2014 - Man Talk


Related Posts Widget for Blogs by LinkWit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