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串烧
无限联想,连珠串烧;和栋嘉宾,轮流出招;你说你理,我说我道;天马行空,各有味道。
君伟:
一年之始,温故知新。听DJ访问歌手:新专辑有啥新概念吗?对方回答:不需要新的,把原有的、擅长的,做好,就行了。嗯,歌艺怎可能经常换新?不是变杂耍吗?常怀疑所谓的“新尝试”纯是宣传词。又,看影评人介绍电影系列,写道:还好第二集没重复第一集的手法、特技,否则观众已看腻。噢,才刚牛刀小试就不能重施故技?不能建立个人风格吗?我们会不会都太苛刻、太喜新厌旧了⋯⋯
和栋:
每个领域都有所谓的“包赢方程式”,一旦认定,就会安于现状。比如要求造型师打造新面孔,他们会好言婉拒:没信心,然后表示另请高明。拍艺人,很多会指定妆发(越大牌越坚持),冠冕堂皇说:因为已经建立了默契。实则呢,都是对未知新合作伙伴先入为主地设下不安的心理状态。有多少人可以像周杰伦那样当年以hip hop天王的地位找完全不搭调的金曲歌王费玉清合作?当然,我们更要为小哥愿意走出安全区的勇气鼓掌。
君伟:
有时觉得媒体人都惰性地墨守成规(我麻似),呵呵!搬家挖出十多年来收集的杂志剪报,标题/内容跟现今的大同小异,只是换了名字/日期。视听媒体也镶在旧框框里,话题/形式一成不变。最新的概念是实况电视?来,认识一下鼻祖——美国电视隐藏式摄制节目《Big Brother》/《Survivor》带起的这股风潮,是1999年的事;追溯历史,还有1948年的龙头老大《Candid Camera》。创新、求变?人是惯性动物,谈何容易⋯⋯
和栋:
可不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从猴子变成人,就花了500万年,或许基因里早就有了可变,但只可以慢慢变的种子。工作中变最多最快的是魔术师,但你看刘谦的造型却从不改变,他不让人“动”他头发的理由很简单:已经试过其他的了,现在这个最合适。周星驰在银幕上不管点子、表情、身体语言都变化多多,但大家都知道私底下的他其实很“闷”。一成不变固然不好,变得太多又可能失去自我,中庸之道,就是这么难,所以才与“大学”平起平坐。
君伟:
最怕变得机械化、浑噩麻木过日子。辅导硕士课程曾进行一项有趣任务,转换日常惯性动作:刷牙、扣纽扣、走路回家,全部改变,尝试新行为,进而新思考,体验新感受。教课时应用这个概念,让学生分辨“直觉手”和“感觉手”:一只手以free-wheeling叙述方式,无限制/无阻碍地不停写作,一篇文字中必能找到中心思想;另一只手抓着蜡笔画画,原先感觉残废,后来变得细腻,坚持下去,找回逝去已久的童真。颠覆、突破、创新、跨越,从小处开始。
和栋:
听起来确实有趣!现代都市人的电子习惯最应该改一改:不碰iPad,改拿棋子在棋盘上争战,Monopoly和UNO等纸板和纸牌游戏的实质感觉还是很爽;不玩Kinect,改骑脚车环岛聚会,再拿起球拍下场挥洒汗水;不email不whatsapp不facebook,直接约个时间喝咖啡“说是非”(呵呵)。人手一机、电控联系是大势所趋?没错,但,这趋势,是谁造就的呢?
于《女友》January 2013 - Chatro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